股票配资网配资 人形机器人资本洪流:热钱涌入、IPO冲刺与再融资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股票配资网配资
7 月的上海,骄阳似火。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各家头部机器人企业卖力展示着各自的绝活,而在喧嚣的参观人群背后,一场无声的资本洪流正以空前烈度重塑人形机器人产业。
2025 年下半年,尤其 7 月以来,平均 1.5-2 天就有一起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事件发生。互联网大厂里,京东一日连投三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更是把整个赛道融资节奏带上新高度。
产业资本、地方政府基金与头部风投正在合力催生一场总额超百亿元的资本盛宴。而这场盛宴中,资本正用真金白银筛选赢家——能否有落地能力成为融资分水岭。
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为了证明自己,不断用"大单"刷新着行业纪录。7 月 11 日,智元机器人前脚刚宣布拿下 7850 万中国移动采购"大单"。一周后,优必选就用觅亿汽车价值 9051 万元的"更大单"刷新了前者的纪录。
在热钱和订单的造势下,一级市场高估值催生二级市场密集 IPO。近日,宇树科技以 120 亿估值启动 IPO 辅导、智元机器人用 21 亿控股上纬新材的资本运作,折射出行业对上市通道的饥渴。
而已经上市的港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也不甘寂寞,加速用资本增厚实力。7 月 22 日,上市年龄约 19 个月的优必选发布公告称,开启第五次再融资计划,以 9051 万元订单撬动 24 亿再融资的"造血闭环"。
整个 7 月,资本与人形机器人的故事正沿着三条主线狂飙突进:热钱涌入头部量产企业,IPO 冲刺抢占资本窗口,上市公司以订单撬动二级市场持续造血。
2025 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资本叙事,实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
热钱涌入:亿元融资常态化,资本下注"落地能力"
2025 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赛道在资本市场上持续升温,融资节奏显著加快。
据新战略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发生融资事件超过 83 起,总金额突破 140 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企业占据 60% 的份额,累计融资额达 84 亿元,融资频次与金额均已超越 2024 年全年水平。
从融资金额看,"亿元级"已成为常态。据统计,2025 上半年,有超 44 起融资超过 1 亿元,其中 9 起融资金额超 5 亿元,反映资本对潜力企业的下注正加速升级。
融资轮次上,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方面,早期项目依旧是市场主力,天使轮、Pre-A 轮及 A 轮合计占比超过七成,反映出大量初创企业仍处于技术验证与产品打磨阶段。另一方面,C 轮及以上中后期融资虽数量上仅有 3 起,但单笔金额巨大。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了今年人形机器人融资事件 top 7 中,银河通用以 11 亿元融资,一举成为一级市场里单笔融资金额最多的人形机器人公司。而这也与银河通用将技术和场景形成闭环有关。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在"手眼脑"协同上实现突破,并将其运用到药房零售场景。目前银河通用联合美团买药在北京地区近十家门店投入人形机器人运营,预计到年底一线城市将有超过 100 家无人药店。此举让银河通用获得美团、宁德时代、北汽集团等多个产业资本加持。
在 top 7 融资事件里,目前融资轮数最大的要数傅利叶。今年 1 月份,傅利叶完成近 8 亿元 E 轮融资。目前傅利叶不仅将自家的人形机器人放入上汽、奥特能等工厂实训,还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内承担起"大堂经理"的角色。而进入多元化场景工作,也让其颇受国资的青睐。在 E 轮融资中,傅利叶吸引来国鑫投资、浦东创投、张江科投、张科垚坤基金这 5 只具有上海国资背景的基金押注。
值得一提的是,"潜在落地"能力也是一种能力。它石智航作为成立时间最短的公司,仅凭有两位自动驾驶界的灵魂人物坐镇,便在无任何公开产品的情况下,创造了中国具身智能行业最大天使轮新纪录。而这背后是市场对其"豪华梦之队组合"的高度认可。截至 7 月底,它石智航两轮融资共吸金超 17 亿元人民币。
整体来看,资本正在从"追风口"转向"看能力",投资逻辑也从"概念共识"向"产业兑现"的拐点逼近。具备量产、交付和商业化能力的企业,成为资本集中下注的明星公司。
IPO 冲刺:港股成主战场,未盈利企业抢滩窗口期
当一级市场估值冲向百亿,二级市场正上演"花式上市"。
7 月 8 日晚,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一则公告震动资本市场——成立仅 29 个月的具身智能独角兽智元机器人,欲斥资 21 亿元收购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 63.62% 股权,通过"协议转让 + 主动邀约"两步走,入主这一 A 股平台。后续,市场传言智元此举意不在"借壳",或是为港股 IPO 铺路。
10 天后,7 月 18 日,宇树科技以年交付 1500 台人形机器人、营收超 10 亿的成绩启动 A 股辅导的消息,再度引发资本圈震动。而自宇树在 2025 年春晚站上舞台转手绢起,其融资到股改均备受市场关注,中国移动、雷军(顺为资本)、腾讯、阿里、蚂蚁集团等巨头争相入局,让宇树科技 C 轮后估值涨至 120 亿元。
头部公司尚有资本和舆论为 A 股上市造势,腰部公司则纷纷选择转战港股。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 7 月 25 日,今年已有 12 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密集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这 12 家递表企业中,并非都归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极智嘉、仙工智能、斯坦德机器人、凯乐士都是移动机器人;埃斯顿和翼菲智能是工业机器人;云迹科技和石头科技均面向清洁服务,前者聚焦酒店,后者发力于家庭;乐动机器人则是凭借雷达避障技术,集中火力在割草机领域;以及卧安机器人深耕 C 端家庭场景,镁伽科技面向机器人自动化和 AI。
这些非人形产品在技术突破上与人形机器人有本质的不同。业内认为,只有人形机器人才是具身智能机器人里的高阶形态,最终才能走向 AGI(通用人工智能)。
除了在技术路线上有差距,排队港股 IPO 的企业在财务状况上也不稳定。细数下来,12 家机器人公司里,有 10 家企业的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7 月 9 日成功在港股上市的移动机器人龙头极智嘉(2590.HK),全球拥有超 800 家终端客户,覆盖超 40 个国家和地区,截至 2024 年底累计交付 5.6 万台 AMR 机器人。
即便占据如此高的市场份额,极智嘉依旧是以亏损状态上市的。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极智嘉分别净亏损 15.67 亿元、11.27 亿元和 8.32 亿元。而这样的业绩,也让其无法在 A 股排队上市队伍里脱颖而出,不得不"弃 A 转港"。
而"转板"的选择,也让极智嘉在港股成功抢下"头啖汤"。据统计,极智嘉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企业 H 股 IPO,募资总额超 27 亿港元。其中,国际公开发售超 30.17 倍认购,刷新港股科技板块国际配售倍数纪录。
而这轮港股上市潮也暗含资本焦虑—— A 股对盈利要求的限制,使多数腰部机器人企业只能借道港股寻求退出。同时,这个趋势也折射出,当前更高阶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它们的百亿估值与不足千台的商业化进度,存在严重错位风险。
再融资:港股公司"造血术"
当未上市企业冲刺 IPO 时,港股已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战场已然硝烟弥漫。
港股机器人双雄优必选(09880.HK)、越疆科技(02409.HK)在 2025 年再融资市场各显神通。
7 月 18 日,刚刷新完采购"第一大单"成绩的优必选,4 天后便在港股市场里发布了再融资公告。这是上市刚 19 个月的优必选,发布的第五次配售计划。届时扣除相关费用及开支后,优必选将通过该计划募资 24.1 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优必选拟以每股 82.00 港元的价格配售约 3015.545 万股新 H 股,较上个交易日的收市价折让 9.14%,并扩大已发行股份数量的 6.39%。配股公告披露后,优必选股价当日一度大跌超过 6%,截至收盘跌逾 5.7%。重新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在于,资金能否有效转化成业绩增长。
或许是为了打消市场疑虑。7 月 23 日,优必选向媒体发布了其人形机器人新品——全尺寸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 S2。对比 Walker S1,Walker S2 在硬件、软件上都进行了全面升级。
硬件上,优必选采用了"高功率高扭矩腰关节"设计,提升了人形机器人在垂直面上的作业范围。同时,在续航能力上,优必选为 Walker S2 新增" 3 分钟无人干预换电"功能,延长了其自主作业时长。
软件上,优必选将此前的群脑网络系统升级至 2.0,与最新自研的工业人形机器人协作智能体 Co-Agent 结合,借助 AI 之力,从单台、群体两个维度上全面提升人形机器人作业水平。
Walker S2 的新技术和新功能,让优必选股价在 24 日开盘后,重回增长区间。截至 24 日收盘,优必选股价重回 90 元以上,收复了 2 日前下跌的颓势。而优必选几轮消息下来,对市场情绪的精准把控,也让其成功用订单和新品驱动融资,达到在二级市场上持续"造血"的目标。
除了优必选利用港股市场"造血",港股"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02432.HK)也曾折价配股募资。
7 月 15 日,越疆发布公告,计划配售 1910 万股新 H 股,配售价定为每股 54.3 港元,算下来约折价 9.5%,并扩大发行后总股本 4.51%。预计折价配售新股募资超 10 亿港元。公告发布一周后,越疆科技宣布完成根据一般授权配售新 H 股。
就连名字里有"机器人"但主营业务实则是智驾芯片的地平线机器人(09660.HK),也于今年在港股配售里尝到了甜头。6 月,地平线机器人称已完成配售,每股配售价格为 6.93 港元,约折让现价 7.7%,募资净额为 46.74 亿港元。
借由港股市场对再融资用途限制较少,以及在规定比例内可多次配股的游戏规则,港股将上市公司资本市场"造血术"施展的淋漓尽致。而这也成为大多机器人公司更愿意奔赴港股得原始动力。
然而,热钱、上市、再造血的商业逻辑究竟还能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循环多久,无人知晓。这场由资本点燃的烈火股票配资网配资,终需在技术理想与订单现实的落差中,验证谁能在退潮后真正存活。
金富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股票配资网配资 “星链”全球断网两个半小时,乌克兰抱怨:连累了我们前线
- 下一篇:没有了